預設專欄

自汗、盜汗、脫汗 異常流汗身體虛易感外邪

不管氣溫高低,動輒流汗,可能讓身體變虛,也很容易感冒。

有的人稍微一動就滿身汗,稱為「自汗」,為一種虛症,屬表虛。

醫書上說,這是皮膚 「腠理不顧」,代表皮膚汗液調節功能出了問題,流汗時,毛細孔大開,一吹到風,很容易感冒。

可使用玉屏風散、桂枝湯等幫助顧氣,調和營衛,改善身體調節體溫機能。

盜汗是指晚上睡覺時會不自覺流汗,表示陰虛,可能伴隨心悸、潮紅、潮熱、失眠、睡不安穩等症狀,像甲狀腺疾病、女性更年期等,都可能出現盜汗。

也有人因天氣太熱出現脫汗,體內電解質不平衡。

另若汗水呈黃色或較為黏稠,可能是溼熱造成。

有的患者只有上半身或下半身流汗,這是陰陽不調,更需要進一步詳細檢查。

中醫師指出,所謂「脫汗」,代表這人中熱衰竭,身體變得很虛弱,伴隨血壓偏低、頭暈、噁心等症狀。

熱衰竭和中暑不一樣,雖都會頭暈、噁心,中暑是汗流不出來,無法排汗,使得體溫太高。

而熱衰竭是因為汗流得太多,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,體溫正常,甚至可能比正常體溫還低。

汗水顏色偏黃,或汗水較黏稠,加上舌頭較紅、黃色舌苔且舌苔較厚,口乾不渴等症狀,就可以了解是溼熱引起,身體可能感覺重重的,不太想動,小便少。

汗水黏稠的話,熱可能重一點。

若熱大於濕,可以考慮使用調胃承氣湯。

反之,濕氣大,醫師可能開利濕藥幫助清溼熱,像防己黃耆湯、羌活勝濕湯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