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設專欄

立秋過後 養生重任肺燥

8月7日是農曆的「立秋」,這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。

立秋後,養生保健之道應著重於對「肺陰」的照顧,也就是說要「潤肺燥」。

秋是指植物即將成熟的意思,立秋可以說是秋天的開始,立秋之後的天氣形態不像夏天時終日炎熱,有時氣候會稍稍涼爽一些,但有時則又出現酷熱的天氣,亦即人們常說的「秋老虎」。

所以從立秋起至秋分前的這段日子,中醫也稱為「長夏」。

傳統中醫的四季養生有兩個重要的原則,第一個原則是中醫認為在春夏秋冬四季中,不同季節對應的養生臟腑也會有所不同,例如春季的養生重點在肝,夏季在心,秋季在肺,冬季在腎,而第二個原則是「春夏養陽、秋冬養陰」。

由上述兩大原則可以了解,秋季所對應的臟肺則是「肺」,依據秋冬養陰的觀念,整個秋季中各個不同節氣的養生重點也將圍繞在對「肺陰」的照護。

中醫養生講求的是 「陰陽平衡,天人合一」的觀念,意思是說人們應調整飲食起居來配合大自然的變化,以達到生理與心理上的平衡。立秋之後氣候開始由夏季時的濕熱,漸漸轉為涼爽而乾燥,此時氣候的特點是「秋燥」,所以在立秋後的養生應放在「潤肺燥」上面。

飲食方面,食物的選擇以「滋潤」為原則,例如甘蔗、蓮竊、香蕉、荸薺、梨、蜂蜜、蓮子、桂圓、黑芝麻、紅棗、核桃、山藥、扁豆、銀耳、百合等都是潤肺生津、養陰清燥的食物,可多食用。

若平時容易感冒或過敏性支氣管炎發作時容易有乾咳的人,在沒有感冒的情況下,可用「百合雙冬飲」來保養呼吸道粘膜,每人每日份量為百合5錢、菊花3錢、沙參2錢、天門冬2錢、麥門冬2錢、枸杞2錢。

做法很簡單,將上述材料放入鍋中;然後加水約2公升,煮沸後用小火持續煮20分鐘,等涼後即可代茶飲用。

運動方面,醫師建議可從事快走、八段錦等運動,有助於強化心肺機能。

以快走為例,要先暖身10分鐘,然後快走10分鐘,一個禮拜3次,運動量以微微出汗、稍稍氣喘為原則,但老人家需注意,快走時應避免傷害到關節。

有過敏症狀的小朋友也要適度運動,可從事球類方面的運動,但不建議游泳,因為立秋後天氣將逐漸轉涼。